山東萊西新農村建設側記:民生為本鑄和諧

人民網青島6月12日電山東省萊西市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從解決農民最關心的發展、保障、環境等問題入手,從整治臟亂差到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從改變農民群眾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到綜合提高農民素質和文明程度﹔從選擇重點村莊到向偏遠村、貧困村的全面延伸,解決農村實際問題,推進瞭農村各項事業的和諧發展。

6月10日,落日的餘輝下,走進沽河街道九聯新村,隻見一幢幢新建的樓房整齊漂亮,在綠樹鮮花的掩映下,三三兩兩吃罷晚飯的村民走出傢門,順著幹淨的水泥路面來到村前廣場聊天、健身。村民王希科說:“俺村以前住的都是普通的民房,村莊沒有統一的規劃,街不成街,路不成路,每逢雨天,泥濘難行﹔如今可好瞭,全村幾乎傢傢住上瞭新樓房,不少傢庭還買瞭汽車,過上瞭讓許多城裡人都羨慕的生活。”

發展,使九聯新村人過上瞭幸福的生活﹔發展富民,成為萊西的最強音。正是由於發展,萊西形成瞭以蔬菜、奶牛、肉雞、果品、花生、生豬為主的六大特色農業產業鏈條,肉蛋奶總產量突破50萬噸,居全省第一位。連續3年新增就業崗位10000個以上,年轉移農村勞動力20000餘人,農民人均收入更是連續5年以兩位數增長,去年達到6259元,增勢強勁。萊西市委書記張錫君說:“富民,是民生之本,而發展是改善民生,鑄造和諧的基本手段。”

在加快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同時,萊西各級眼光向內,更加註重讓公共服務的“陽光”普照農村,讓發展的成果惠及百姓。關愛民生成為萊西各級謀劃各項工作的指導理念和突出特點。

村村通油路、農村吃水工程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連年被列為政府要辦的實事,並取得顯著成效。到去年年底,全市村村通油路通達率達到67%,農村吃水工程在青島率先全面完成,農民吃上幹淨水的夙願得以全面實現。同時,萊西各級更加關註農村教育和農民文化衛生建設,著力提升新農村建設的軟實力。將農村中小學教師工資納入市本級財政預算,統一城鄉教師工資標準,實現瞭城鄉教師“同工同酬”,此舉,被老百姓贊譽為“抓住瞭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必將產生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深遠影響”﹔實施農村信息化工程,改造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年內將在300個村莊5萬農戶中首批開通數字電視,實現光纜村村通,建有門戶網站和信息服務網站的行政村達到60%以上,鎮級全部建有門戶網站﹔擴建200個農村文化大院﹔農村衛生設施和衛生保障得到高度重視,在加強鎮、村衛生院(室)的同時,提高參合農民籌資標準(共計50元,其中青島25元,萊西市級10元、鎮級5元,農民10元)和農民住院平均結報補助水平,農民參合率達到95%以上﹔城鄉社會保險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擴大城鄉大病醫療救助范圍,逐步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庫區移民扶持力度不斷加大,對全市符合庫區移民登記條件的移民,每人每年發放扶持資金600元,使全市252個村莊、16047戶移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步達到當地農村平均水平。

民生為本,發展是手段,提高農民素質是關鍵。萊西市大力實施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素質,廣泛開展瞭“科技入戶工程”、“農產品出口綠卡行動計劃工程”、“小麥良種改良推廣工程”等系列科技興農工程和規范文化大院建設為載體的農民文化工程,為農民致富“補腦壯骨”,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近年來,年均舉辦農民培訓班300多場次,培訓培訓農民科技骨幹和鄉土人才1300多人,使50%以上農民掌握瞭1~2門致富技術,湧現出科技示范戶300多戶,全市形成瞭學科技、學文化的良好氛圍。

萊西市通過以實施農村清潔能源工程為突破口,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則,堅持規劃先行,環境整治先行,全力打造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的新農村,改變農民生產生活習慣,改善村居環境。到目前,全市建成沼氣示范村18個,建成戶用沼氣池8000多座,大中小沼氣池21座,秸桿氣化站2處,有近萬戶農民用上瞭清潔能源,改造、新修通村路63條,高標準整修村內大街100多條,改變瞭農村“臟亂差”的面貌,農民的生活環境大為改善,有兩個鎮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小城鎮,140多個村被評為市級以上文明村莊。(記者宋學春通訊員倪合才)

汽車音響改電容後級換電容>主動式重低音電容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gv989r8y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